11月16日,第22届华创会在湖北武汉举行开幕,开幕式上举办了重点项目签约仪式,30个项目集中签约,现场签约总金额551.989亿元。据了解,本届华创会共收到194个签约项目,总金额1610.798亿元,为22年来最高。
本届华创会还举办了21场专场活动,包括武汉论坛、2022国际青年人才峰会、湖北与RCEP国家科技创新合作专场、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专场、绿色产业与环境健康高峰论坛、湖北高校海外校友会联盟科技论坛等,通过丰富的专场活动,为前来参会的海内外代表提供更为广阔的交流合作舞台。
在华创会现场,多项非遗技艺展示,吸引了众多观众。
把艾泥放进机器模具里,压制成形,一块鲜花造型、香气四溢的艾饼就出炉了。这项传承500多年的传统艾香工艺,在李时珍的《本草纲目》中就有记载。
作为非遗传承人,吕志斌告诉极目新闻记者,李时珍在编纂《本草纲目》时,就曾路过武穴的吕家先祖故乡,正好看到了他们在制作艾香,于是在《本草纲目》中留下了记载。这块“饼”可以用作车载香薰,它可以增加车内的氧离子浓度,调节空气湿度,而且香味可以持续多年不散。当然,时代的进步,也体现在制作工具上,传统的模具,虽然也能制造出艾饼,但是制作效率比起机器,还是差了很多。
微缩的湖北省博物馆“镇馆之宝”虎座凤架鼓,来源于楚式漆器髹饰技艺。这项古老的技艺一度被认为已经失传,又在民间得到发掘,如今已经传承到第10代,最小的传承人是十六七岁的孩子。在荆州长江艺术工程职业学院,三四十个学习的学生里,最终能留下的只有4个人。但通过这些孩子们,这项古老的技艺还能不断传承,并发扬光大。
一只栩栩如生的蝉,你能想象这是用一张纸剪出来的吗?在第22届华创会非遗展的现场,这项独特的立体剪纸技艺,吸引了不少观众,为观众们展示作品的正是汉阳“刘泥巴剪纸”第五代传承人刘旻。
刘旻介绍,“泥巴”是父亲的乳名,她也是这项非遗技艺的第四代传承人。除了立体剪纸,独特的“撕纸”技艺,也是父亲的绝活之一。比如她创作的老虎作品,撕纸带来的不规则的边角,恰恰形象地展现出了动物毛皮的独特视觉感受。现在,继承了父亲技艺和工作室的刘旻,也在努力继续将这项技艺发扬光大。
来源: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